【耒水欢歌】小水镇:让非遗技艺“活”起来 米酒香飘千里
2025-10-28 14:59:53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 编辑:谢娟娟 |          浏览量:2978

耒阳融媒10月28日讯(记者 梁梓坤 李靖宇 实习记者 资彤)蒸汽袅袅升腾,酒香丝丝入鼻。走进耒阳市小水镇柘溪村耒水清酒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忙着翻拌糯米、添曲发酵、装缸封坛——一缸缸糯米在蒸汽中泛着莹润光泽,醇厚的酒香沁人心脾,弥漫了整个车间。

“糯米要蒸得恰到好处,太硬不入味,太软易粘连;添曲得均匀,封缸后七天闻香、十五天开味,一步都不能差。”一位酿酒师傅边麻利操作边念叨着秘诀,手中的铁铲在缸中翻动,发出“嗒嗒”声响,干脆利落的动作里藏着数十年的功夫。车间里热气腾腾、酒香四溢,传承百年的“张飞糯米酿酒技艺”,就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劳作与心口相传中延续至今。

作为“张飞牌糯米酿技艺”的核心传承主体,耒水清酒业有限公司始终以“振兴传统工艺、重塑老字号品牌”为使命。在坚守古法工艺的基础上,企业融合现代科技,通过改良发酵工艺、优化原料配比、升级储存技术等举措,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公司负责人谭小雄介绍:“我们现在生产的张飞糯米甜酒、耒水清高粱酒、米酒及配制酒等产品,市场反响都很好。每一缸酒的发酵都得看温度、闻香气、尝口感,一点都马虎不得,就是为了确保口味纯正、品质稳定。”

步入企业非遗生产传承基地,发酵车间、蒸馏车间、窖酒车间、仓储区井然有序,生产流程规范高效。基地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还规划了30亩酒曲草本植物种植园和30亩中药材基地,从源头保障原料的生态化、本土化供应。厂里有多名非遗技艺传承人员,其中衡阳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谭小雄、谭梦佳常年扎根一线指导生产。记者在现场看到,他们和工人一起查看温度、翻拌糯米、封坛入窖,每个环节都严格把控,既是技艺的传承者,更是工艺的守护者。车间内蒸汽氤氲、酒香浓郁,传统技法与现代理念在此交融,酿出独特的非遗韵味。

近年来,耒水清酒业不断探索“非遗+电商”“非遗+展销”的融合路径,积极参加各类非遗博览会和酒业展销会,产品多次斩获“湖南地标美食”等荣誉。2024年,公司在长沙开设“张飞米酒”专营店,同步升级产品包装与文化内涵,让张飞糯米甜酒走出耒阳、香飘全国。

企业的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动力。公司长期吸纳村里经济困难家庭人员就业,通过“师带徒”模式培养出一批成熟酿酒师和技术工人,为非遗技艺的传承注入了新生力量。谭小雄望着一缸缸正在发酵的糯米,笑着描绘未来:“接下来,我们要把张飞糯米酿酒技艺和耒水清酒酿造技艺这两个非遗项目做得更扎实。计划建设米酒研发中心和非遗培训基地,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同时结合农文旅融合,打造非遗文化展示厅和研学体验课程,让更多人了解米酒、爱上米酒,让柘溪村的非遗酒香飘得更远、更久。”

一审:梁斌
二审:杨明涛
三审:何孝国

责编:谢娟娟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要闻
综合
专题
我要报料

  下载APP